保定市报190:郑广银评选为中国经营大师我的推荐文章获奖(1)
作者: 媒体聚焦 发布时间:2024-12-15 16:48:27

  1995年2月下旬,化纤厂的宣传部部长王仲华找到我,说他们厂长郑广银要参加全国的“经营大师”评选,请我帮忙写申报材料。虽然我担任副总编后,已较少写稿,但这个忙肯定要帮,因为和厂里领导都很熟悉,而且我找他们刊登收费的“经济扩大版”稿子时(社里要求各部供稿,当时我是部主任,得带头),他们爽快地答应了,算是忙了我的忙,我还欠着他们的人情。

  1995年2月27日,我采访郑广银。3月7日,我采访该厂经销处处长于洪文。4月中旬,我把稿子写好,由王仲华送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营大师征文活动”编委会。4月15日,王仲华来电话,说稿件已送到,编委会认为可以。5月6日,厂里派人给我送了一份报送的打印稿。稿件内容如下:

  1994年11月28日,亚洲最大的粘胶人造丝公司集团——中国保定天鹅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在贺电中对其核心企业保定化纤厂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全国同行业中“产量第一,质量第一,效益第一,创汇第一”。

  作为原保定化纤厂厂长的郑广银,出任了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郑广银与“天鹅”有着深深的情缘。

  1960年8月,也就是保定化纤厂这个共和国的长子——全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化学纤维联合企业正式投产的第二个月,郑广银这位河北纺织工学院的毕业生,便来到了这个厂。先后任纺丝车间技术员、主任,1985年后任纺丝一分厂厂长。

  1991年5月22日,郑广银走马上任,担任了保定化纤厂厂长。他在对形势进行认真的分析后,认为,自己作为一厂之长,最主要的责任就是把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老企业改造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以效益为中心的新型企业。为此,他首先确定了靠名牌战略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经营方针。

  产品质量是实施名牌战略的主要环节,郑广银在考察了发达国家的企业之后,决定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筑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一个以“五化”为特征的质量保证体系已基本形成。

  质量活动群众化。郑广银上任后,组织并且开展了群众性的岗位练兵活动,截止目前已涌现出技术明星42名,星级能手225名,技术能手155名。郑广银还组织职工开展了QC小组活动、合理化建议活动、小革新小发明活动,从1991年到现在已完成质量攻关509项,解决质量难题2000多个。

  工艺操作规范化。人造丝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排除工艺操作中的各种坏因,使产品物化指标在高水平保持稳定。为此,郑广银加强完善了由他发明的“均一法”,制定出“不纺”、“不捻”、“不落”的纺丝、捻丝、落丝工序均一标准操作法,并健全了其他工序的工艺操作规程。同时又在全厂开展了“严格PROC、严格操作规程”的“双严”竞赛活动,使全厂的工艺操作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

  质检队伍网络化。为杜绝产品检验中的漏检、错检现象,郑广银还加强了质检队伍建设。目前,已形成公司有质检处,分厂有质检科,车间有质检组、质检员的三级网络组织,全厂专职质检人员达233名,占到职工总数的3%。

  质量监控现代化。郑广银还决策投资35万元,建立起“生产调度微机监测系统”,该系统在采集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工艺参数、公用工程参数过程中,一发现超界或不合理苗头,便自动报警, 使有关环节能够及时作出调整。该系统使用后,检验次数相当过去的 640倍,大幅度的提升了监测水平。

  质量措施制度化。为了使公司员工从始至终保持旺盛的抓质量的热情,郑广银还将员工的质量工作的业绩与本人收入挂钩,分别实行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操作管理的百分制考核。公司每季度还在厂报和闭路电视公布所属单位的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并在核算分厂工资、奖金时兑现奖惩。

  这一质量保证体系使得“天鹅”人造丝的质量逐步的提升,不仅首次达到并且连续3年超过国家一级企业的品质衡量准则。1992年“天鹅”荣获纺织工业部优秀产品奖称号,被河北省确定为首批“质量监督免检产品”。

  在抓质量创名牌的同时,郑广银还在考虑,怎么样才可以使“天鹅”这一名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保定化纤厂是我国“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建厂37年来,化纤产量超过21万吨,实现利税12.9亿元,相当于建厂总投资的8倍。可企业也存在设备大多已老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等严重而又紧迫的问题。小改小革已无济于事,一定要进行脱胎换骨的大改造。

  停产搞技改,企业受不了,照当时的产量,一天就得损失120万元,而技改正是需要大笔资金的时候。郑广银经过深入调查和深思熟虑,决定利用现有场地,对老厂生产线吨粘胶长丝技术改造工程。

  说干就干,郑广银十上省城,七进京师,最终使该项目列入了国家“八五”计划。

  总投资7.2亿元,将使企业生产能力翻番,变成全球最大的粘胶长丝生产基地,这无疑是全国同行业最大的技改项目。可如何保证工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他一改出国考察头头轮班去的传统做法,强调考察组成员必须专业化,不在行的一个也别去。而且规定考察组成员回厂后,都要及时交出自己分工部分的考察报告,并对此负责到底。对于关键设备他不仅组织二次考察,而且还要亲自去看一看。

  连续浸压粉机引进两条5000吨的生产线更适应生产要,可有人出国考察后说国外只有万吨的。当郑广银通过考察了解事情并非如此之后,果断进行了调整,并严肃批评了有关人员。

  发达国家不再发展人造丝工业,对其设备的研究自然投入较少,但只要有人订货,他们仍组织生产,这就难免有不成熟之处。郑广银早就摸清了这一底细,并针锋相对——不是你大生产使用的设备我就是不买。为此,他抱病考察3个国家的连续纺丝机生产使用情况,并带回生产线上的产品化验、试织。

  为把别人的经验教训变成自己的经验教训,郑广银调查了国内所有引进设备的运作情况。为保证关键设备万无一失,他还将国内外不同厂家生产的半连续纺丝机,都安装在车间,与现行设备一起进行了长达一年时间的生产对比试验,才最终确定了采用的机型。

  郑广银确定的“主机设备以国内先进设备为主,部分引进具有当今世界领先水平的制胶设备和连续纺丝机”的设备选型思路和身体力行的实践,不仅保证了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负担能力,而且保证了技改工程的世界领先水平。

  经郑广银及有关人员的紧张工作,老厂易地改造工作终于在1994年3月18日全面开工建设。目前,已进入紧张的设施安装阶段。

  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郑广银还抓住一切机会,提升产品的国际声誉,以“提高身价”,造成“名牌效应”。

  1992年2月,郑广银获悉国家向企业下放进出口经营权的信息后,立即为“天鹅”申请进出口经营权,当年10月企业就取得了在国际市场直接“亮相”的权利。同年,郑广银又主动申请并通过了SGS国际商检。去年初,郑广银主动向商检部门申请为“天鹅”加附CCIB中国商检质量标志。随机抽检的5批产品全部合格,在3月的验收组考评中,产品质量和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均获高分,5月13日,“天鹅”在全国纺织行业中,率先获准使用中国商检质量标志。

  企业的履约能力,也是关系企业信誉的主要的因素,尤其是国外用户对此格外重视,郑广银在这方面抓得很紧,合同怎么定的就得怎么办,一点儿不能含糊,因此,企业合同履约率从始至终保持 在100%。

  良好的国际声誉,使“天鹅”变成全球人造丝市场最热销的产品之一,连一些国外丝绸客商在进口中国产品时,都点名要以“天鹅”人造丝为原料的产品。

  目前,“天鹅”人造丝除供应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几百家丝绸厂外,还打入欧洲、美洲和东南亚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一九八七年以来,出口数量始终居全国同种类型的产品之首。据经营“天鹅”人造丝的香港华润丝绸有限公司反映,“天鹅”人造丝是中国人造丝中最好的产品。韩国峨纶物产株式会社也反映,在韩国市场上,能见到十几个国家的产品,但最受欢迎、销售量最大的是“天鹅”人造丝。去年,公司出口人造丝3749吨,创汇1927万美元,出口量占全国同种类型的产品的41.5%,居全国榜首。

  对于经营者的职责,郑广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产品质量、劳动效率、原料消耗等管理方面的同题,不管是在市场经济还是在计划经济下,它都是企业负责人应该解决好的问题。而向决策要效益则是市场经济向企业经营者提出的新要求,是更高的境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其经营者的决策往往会对企业效益产生决定性影响,有时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郑广银不仅亲自抓紧扣效益的决策,而且在决策中始终把效益放在第一位,形成了自己向决策要效益的独特经营凤格。

  郑广银认为,向决策要效益,首先必须掌握全面而又准确的市场信息。为此,他利用全国人造纤维情报站设在本企业的优势,广泛搜集国内外信息,还在用户集中的南方聘请义务信息员,建立起了自己的信息网。1992年1月,全国化纤产品订货会在哈尔滨召开。会上有关部门向各企业下达了生产任务,并确定了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其中保定化纤厂的独家产品75D粘胶长丝定为每吨34000元。郑广银通过个人的信息网已经了解到,当时已有一些企业不再执行上级确定的价格而按市场价销售产品,并没再次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而且由于75D班产量低,原材料又涨价,按规定价销售必然赔本,于是毅然决定提价2000元。虽然提了价,可由于是独家产品用户也理解,照样有许多用户订了货。

  郑广银不仅要求供销人员把搜集信息作为份内之事,而且自己也身体力行,时时处处注意市场变化。尤其是出差在外,他更是多转多听多看。1994年10月,他出国考察回厂途经香港时,在市场考察中了解到,涤纶丝原料聚脂切片趋急,立即挂长途通知经销处。当时经销处正准备从佛山购进这种原料,由于价格从每吨15000元涨到16000元,经销处想看看行情再说。郑广银当即指示,将佛山库存500吨全部购进,不要在价格上纠缠。购进后不久这种原料价格就涨到21000元,一条信息使企业节约资金二百多万元。

  化纤厂最辉煌时期,工人没有正真获得一点好处。2000年走向衰弱,工人只拿50%工资。

  粘胶时代已结束,跳不出来的都没有前途。粘胶的设备已形同废铁,多么完美都没有一点儿用处。玩儿粘胶的早已过气儿。产品有生命周期,中国大上的时候,西方正在下马。环保是企业成长的门槛,过不去的,神仙也救不了。